七月,房價飆升,購房人的心在滴血;開發(fā)商“捂盤惜售”,好似在購房人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
捂盤惜售的前提是,房地產市場火暴,開發(fā)商認為,短期內房價還要上漲。作為商人的開發(fā)商,必然會采取相應的商業(yè)行為,追求利益最大化。捂盤行為正是謀求暴利的最佳途徑。
捂盤惜售,制造了房源緊缺的緊張氣氛,購房人就會擔心沒有及時購買,接下來房價還會上漲。因而,南京會有3175名購房者搶購600套房子。
如今的捂盤惜售現(xiàn)象,日漸增多,僅在廣州中心城區(qū),就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樓盤在捂盤惜售,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捂盤惜售并有進一步蔓延之勢。
捂盤惜售現(xiàn)象的蔓延擴大,正使房地產市場變得極度扭曲。有人透支了子孫的錢,也買不起房;有人把孫子輩的房子已經買好,大多數真正需要房子住的人正被市場置之門外,這大大降低了市場的剛性需求。7月上半月,滬廣深樓市滯漲,成交數據不約而同地顯示出三個特質:供應短缺、成交萎縮,以及價格微跌,就是明證。
中國經濟還沒有完全擺脫金融危機的陰影,房地產市場肩負“保8”重任,但是任由它狂飆突進,就會像一個大病尚未痊愈的病人吃了興奮劑,去百米沖刺,其傷害不言而喻。經濟處于回暖復蘇階段,捂盤行為炒高房價,可能會使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影響到其他實體經濟的恢復,對整體的經濟發(fā)展起到了負面作用。
捂盤開發(fā)商猶如一個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捂盤消息卷土重來,政府監(jiān)管部門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買房人希望政府部門出面嚴打捂盤漲價之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都出臺了打擊捂盤的措施和手段。上海嚴懲捂盤,重申商品住房項目每次申請預售面積不得少于3萬平方米,加大樓市供應的一系列舉措,逼迫上海6區(qū)開發(fā)商推出7個樓盤,總推盤面積超過18萬平方米,銷售面積環(huán)比增長了130%。
然而,政府懲治捂盤,只是治標之策。捂盤是為了“待漲”,背后真正的元兇是“漲價”。政府不僅要打擊捂盤,還應該從宏觀上著手管理引導樓市。例如,加強土地政策、保障房政策、金融政策等宏觀政策的調控,平抑房價。誠如是,開發(fā)商捂盤惜售,只能捂爛自己,早晚會被市場所拋棄。據相關報道稱,2007年某樓盤7月份就取得預售許可證,但開發(fā)商一直捂盤不銷售,結果該項目2008年初開盤銷售時,趕上了樓市出現(xiàn)滯銷,不得不降價15%左右。開發(fā)商將不得不品嘗捂盤惜售帶來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