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觀經(jīng)濟遭遇寒冬之時,兩個反差強烈的消息觸動人的神經(jīng):先是國家人力資源部叫停了最低工資上調(diào),隨后全國各地不斷盛傳公務員薪金再次大幅上漲。早幾天,公務員工資上調(diào)的消息終于證實了。據(jù)報道,部分全國人大代表于16日分別視察了廣東省和廣州市的住房保障情況。廣東省建設廳副廳長陳英松向代表匯報稱:“省直機關科員的住房貨幣補貼標準為280元/月,副科為327元/月,正廳也只有747元/月,廣大年輕干部職工每月領到的住房補貼不要說買房,就是租房也困難!”他還說,目前廣東省干部職工的住房主要通過兩方面來補貼,一方面是住房公積金,另一方面是住房貨幣補貼。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局長謝曉丹匯報說,廣州市住房貨幣補貼標準不能滿足干部職工需要。他透露,廣州將把公務員住房貨幣補貼標準提至月工資的18%。
反差就是這樣的鮮明:全社會千呼萬喚的文明社會通則出臺是如此之難,比如關于公務員財產(chǎn)申報的陽光法,再比如,要求政府公開辦公費、招待費、差旅費等財務賬目等等,不是被“官員隱私”“不利穩(wěn)定”之類的借口抵擋,就是被“財務信息敏感,難度大,沒有先例”來忽悠。而掏納稅人腰包的事,卻從不因為難度大就退卻的。這不,從上述這則短消息還透出了一些其他信息。
一,廣東公務員有專門的房貼,但還嫌這筆專款不足以滿足買房、租房需要??墒?,哪個行業(yè)的職工買房、租房可以奢望一筆工資之外的房貼?事實上,其他所有在崗職工都是每月由職工和單位共同上繳住房公積金,而許多私企職工和上億農(nóng)民工連公積金都沒有。
二,這一筆公務員從280元至747元不等工資外房貼,相當于農(nóng)村特困戶從民政部門領取的一年補助;正廳級“也只有”的那747元相當于2007年城鎮(zhèn)下崗職工人均生活費(360元/月)的兩倍、大大高于大學里清潔工的全月工資(我所在大學清潔工月薪650元,沒有任何“貼”,卻每月從工資強制扣除60元綜合保險換取個人醫(yī)療賬戶上每月十幾元看病錢和失業(yè)險,實際領590元)。
三,最令人難以釋然的還不在以上兩點所反映的官員思維偏向,而在于提出該主意的理由和對該主意的采納。
提高房貼的主意是廣東省一位政協(xié)委員提出的。該委員的理由是,由于房價高企,年輕公務員壓力越來越大,而無房將使“少數(shù)掌權的公務員鋌而走險,以權謀私”,所以應按工資的18%按月增發(fā)公務員房貼。
提高房貼防腐之說很令人詫異,難道不如此就“腐”而有理了?難怪有議者指,這帶有要挾意味。更值得注意的是,該委員身為反貪局檢察官,卻根本不觸及越反越腐的根本原因是對公權力缺乏有效監(jiān)督和制約,也不提所有法治國家行之有效的辦法——公權力系統(tǒng)中人必須詳細公布收入,接受公眾的查詢——卻把這么一種罔顧社會公正、慷納稅人之慨的辦法當反腐措施提出來。而我國公務員不僅名義工資高出全社會平均工資,其他職業(yè)必須從個人收入中支出的通訊、交通、吃喝、旅游等等花費也多由納稅人擔了。該委員本身就是公務員,在政協(xié)提議向自己所屬這個已占盡優(yōu)勢的特定群體繼續(xù)傾斜,令人想起今年三月“兩會”期間那場爭論。當時一批人認為,政協(xié)委員和人大代表為自己所屬階層代言理所應當。還美其名曰:代表自己階層博弈。照此邏輯:他們利用人大、政協(xié)平臺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合理的了?
四,眾多提議中,偏偏這樣的提議被迅速納入議事日程,而且還增加一個荒謬程度不亞于提房貼反腐的理由——“避免公務員流失”。誰人不知,公務員乃當下中國第一熱門職業(yè),報考人之多,可以幾秒鐘就致使報考網(wǎng)站癱瘓,即便部分“流失”又怎樣?
還有,既然部分全國人大代表視察廣東省和廣州市住房保障情況,為什么注意力就偏偏集中到公務員群體?農(nóng)民工群體是中國改革的無名英雄,對廣東的經(jīng)濟發(fā)展貢獻尤其大,視察住房保障的全國人大代表是否去了解了他們的居住條件?他們中很多人常年住集體宿舍、甚至住工棚,無法享受正常家庭生活,這符合人道嗎?
末了,還有一攬子疑問。再次動用納稅人的錢來貼公務員,究竟經(jīng)過了哪些程序,充分聽證過嗎?征詢過納稅人意見了嗎?最終由誰拍板定案?納稅人已經(jīng)為公務員支付了很多名目的“補貼”,這么一個特殊群體享有的各種補貼占工資比例究竟多高?該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