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費5萬兩白銀,動用數十名工匠,歷經百余天的封閉式構建,一座巧奪天工的中國最大銀樓終于驚艷亮相。昨日上午,在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舉行的國家級工業(yè)旅游示范點——中國銀都白銀藝術博物館揭牌暨中國白銀第一坊開園慶典儀式上,數百名慕名而來游客共同揭開了銀樓富麗奢華的“面紗”。
銀樓位于中國白銀第一坊(銀都坊)內。銀樓借鑒日本金都的金樓而建,總面積140平方米,樓層高二層,一樓是柱式空透建筑,中間鑄一大型鎏金神龜。而二樓雕梁畫棟,有門窗隔壁。樓二層空間配有鴛鴦椅一張,采用鎏金、銀打造,盡顯精致與奢華。令人難以想象的是,整座銀樓雕梁畫棟,除屋面瓦片外,主要構件全部用銀片裝飾包裹,就連門窗上的鏤空雕花都用銀片裝飾,而所用5萬兩白銀全部都是回收于來自全國各地的廢渣、廢料、廢液。
奢華之舉?變廢為寶!
中國白銀第一坊占地面積40畝,工程總投資3000萬元。景區(qū)按冶煉觀光區(qū)、形象展示區(qū)、旅游購物區(qū)、道教活動區(qū)等四區(qū)進行規(guī)劃,整個景區(qū)為中國傳統(tǒng)的中軸對稱式園林建筑,包括銀樓、信儀堂、祖師殿、原始冶煉作坊、銀文化博物館、原始作坊展區(qū)、草堂寒竹等景點。其中銀文化博物館設古代館和現(xiàn)代館,古代館收集整理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冶煉史,陳設了從戰(zhàn)國時期到明清時代的民間銀器;現(xiàn)代館將永興19家規(guī)模冶煉企業(yè)進行集中展示,是各界人士領略“沒有銀礦的銀都奇跡”的主要窗口。
耗費5萬兩白銀建一座樓,是否為奢華之舉?對此,永興縣縣委書記陳方敏介紹說,用純銀打造“中國第一銀樓”是永興縣彰顯銀都文化魅力的重大舉措。同時也是向外界展示永興人變廢為寶,運用技術從三廢中回收金銀的高超技藝。
運用技術從三廢(廢渣、廢料、廢液)中提煉再生白銀是永興的產業(yè)特色,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據了解,近年來在政府的扶持下,永興金銀冶煉產業(yè)已迅速成為全縣最重要的支柱產業(yè)之一。目前,永興縣共有各類金銀企業(yè)100多家,再生白銀年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4強,共從“三廢”中累計回收白銀1.5萬噸,黃金50噸。2002年,在世界白銀協(xié)會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協(xié)會舉辦的中國首屆白銀年會上,永興縣被授予“中國銀都”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