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來,保障性住房政策出臺的步伐明顯加快。
然而,在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被明確納入“保障”范疇之后,數(shù)量龐大的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難題又凸現(xiàn)出來:一方面,中等收入群體沒有能力承受不斷高漲的房價;另一方面,他們又沒有資格享受保障性住房。一時之間,他們成為我國住房結構體系中處境“尷尬”的一個群體,被冠以“夾心層”的稱謂。
可喜的是,“夾心層”的住房需求并沒有被遺忘,解決中等收入家庭住房問題已進入有關部門的政策視野,各地的具體舉措也開始逐步落實:全國首個限價房廣州保利西子灣項目已經(jīng)于
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與福利性保障住房體系不同,以中等收入家庭為對象的住房政策,此前在國內(nèi)并無借鑒經(jīng)驗,屬于“摸著石頭過河”。因此,建設部表示,對于保障措施并沒有強行制定門檻,而是根據(jù)地方實際情況來進行探索。
“住有所居”,是每個人的夢想。十七大報告將“住有所居”列為改善民生的主要內(nèi)容,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絕不能忘記“夾心層”。將“夾心層”住房問題納入住房政策體系,直面問題,解決問題,我國多層次的住房結構體系才能夠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