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很有趣,很多要緊的事一直在叫,已經叫得見怪不怪麻木不仁也沒人理會,一旦有某個老外發(fā)出了驚呼(當然必須是發(fā)達國家的老外,最好是來自美國),事情馬上就有人重視了,甚至是發(fā)生改變。
眼前關于武漢老建筑的討論被重新喚起,稍有點變化,這次不是老外驚呼,卻是有著老外背景的武漢籍老鄉(xiāng)。
老建筑要保護嗎?要看問誰。
問那些住著別墅或者高檔社區(qū)的小資、或IT族、或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問一百個人,會有一百個憤怒的聲音高屋建瓴地反彈回來:這還用問嘛!讓你羞愧難當,只恨自己因冒失無知而闖下了大禍還渾然不覺。
要是問住在老建筑的人(住在這里面的多為貧民),尤其是那些向往改變生活現狀的年輕人,答案就不一樣了。幾家人擠在煙熏火燎的共用廚房里,沒有衛(wèi)生間內急只能邊解皮帶邊向擁擠的公廁飛奔,一家人說話全樓都可以聽到。他們做夢都想著獨門獨戶的住宅小區(qū)單元樓哩??墒琴I不起啊,正在攢錢啊。
在一篇寫西北的散文中,我針對文化人的態(tài)度說過這樣一段話:“他們只關心審美意義上的西北。如果永不開發(fā),它永遠都可以保持這樣一種落后、貧弱的形象供人游覽和賞玩?!蔽也幌M哂杏凭脷v史的中國大都市的武漢民居老建筑,也遭遇同等命運。
電視上常會有這樣的鏡頭,幾位有些名氣的文化人,正在幸福地懷念過去住在里巷時的快樂生活。無一例外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絕不會從裝修氣派家電設備一應俱全的住宅回到那些簡陋的民居老建筑中去的。
筆者曾去過美國,看到從華盛頓到紐約的高速路竟然寬闊得有十二股道(長達五六個小時的路程均如此),同行的武漢人都震撼了。有人說看看人家,我們漢宜高速一邊兩股道,一輛車出事全堵。拿發(fā)達國家說事,這樣的抱怨和指責經常可以聽到。事實是,即使我們經濟承受力沒問題(高速路
中國的歷史太過悠久。成片的民居老建筑多為一二層樓,面對成倍膨脹的人口早已不堪重負,全盤保留實在沒有必要。真正要保留,就應該是有選擇地原汁原味地留下極小部分。
我以為,如果不是原汁原味地保留就沒什么意義了。原汁原味地保留就是,不要挖墻打洞地重建廚衛(wèi)鋪設天然氣管道,不要在建筑上掛著閃著金屬光芒的空調機,不要搞豪華裝修再換上圣象地板,就要過那種坐馬桶睡竹床燒煤的日子??墒沁@樣一來,誰又愿意住呢?不要忘了,現有的許多住戶們過的就是這種日子哩。
有一個建議:作為城市遺存保留下來的民居,可廣泛征求意見,愿意入住者給補貼,或者以輪換居住的方式實行之。以確保這樣的老建筑千秋萬代、原汁原味地保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