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
通觀整個文件,亮點多多,特別是開篇就指出住房問題是重要的民生問題,政府在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上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體現(xiàn)了中央幫助低收入家庭解決住房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可現(xiàn)在的問題是,在如今的高房價下,不僅是那些低收入家庭存在住房困難,我們這些工薪階層、所謂的“中等收入者”也同樣存在買不起房的問題。按《意見》規(guī)定,經(jīng)濟適用房只能提供給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我們既買不起房子,又不在政府保障的范圍之內,該怎么辦?
父母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把我們培養(yǎng)到大學畢業(yè),讓我們成了城市里的“白領”,以為能過好日子了,沒想到這一“美夢”在可怕的高房價面前徹底粉碎。我們一個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與那些農民工、下崗工人相比生活似乎過得挺“滋潤”,可是,如果想在城市有一個自己的窩,不吃不喝得要等20年。一些人省吃儉用,貼上父母的積蓄,咬咬牙買了套房子,可在以后長達十多年的時間里都要當“房奴”,不僅生活質量受影響,自己再教育、再發(fā)展的空間也受到限制。在高房價下,我們其實也是低收入者。
以我所在的城市為例,申購經(jīng)濟適用房的條件之一為家庭年收入3萬元以下,顯然很大一部分工薪階層都被排除在外了。中國青年報不久前曾作過一個調查,59.8%的人認為高房價影響最大的是中等收入群體——一方面,中等收入群體同樣難以承受高房價,另一方面,政府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卻無法顧及到這個群體。
一個健康的房地產(chǎn)市場應當是政府幫助少數(shù)低收入家庭解決住房問題,絕大多數(shù)的工薪階層和中等收入者買得起普通商品房,高價商品房則由高收入者購買,應當是一個中間大、兩頭小的合理結構??涩F(xiàn)在,在虛高的房價下,連中等收入者都無法購買普通商品房,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