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上海、北京等城市相繼推出“個人住房接力式貸款”,貸款直接針對的對象: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要按揭卻因為年紀大、得不到銀行長期貸款的中年人士。
記者對這一房貸現(xiàn)象進行深入采訪時發(fā)現(xiàn),“接力式貸款”并未產生備受青睞的效應,不少專家學者認為這種貸款行為會“助推”房價高企,而開發(fā)商與銀行形成的或明或暗的“聯(lián)盟”背后,隱藏著金融信貸風險。
“接力式貸款” 買樓父子齊上陣
2005年下半年,農總行下發(fā)了《關于試辦個人住房接力貸款的通知》,首次將“接力貸款”這一概念引入房貸業(yè)務中,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入圍首批試點單位,可率先試辦此業(yè)務。廣東農行也已在今年3月份啟動了該業(yè)務。
所謂“個人住房接力貸款”,是指以某一子女(或子女與其配偶)作為所購房屋的所有權人,父母雙方或一方與該子女作為共同借款人,貸款購買住房的住房信貸產品,對于子女已婚的,其配偶也作為共同借款人。簡言之,就是說兩代人可以共同出力按揭購買一套房產,但這套房產的所有權屬于子女。
來自銀行方面的測算表明,作為父母的借款人年齡偏大,作為子女的借款人預期未來收入情況較好的兩類人是這類貸款的最大客戶群。
常年在廣東一家房地產公司從事銀行貸款推介工作的李智誠說:“現(xiàn)行規(guī)定:借款人年齡+貸款年限≤65年,可貸年限較短,月還款壓力較大,接力式貸款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讓兩代人實現(xiàn)自己的買樓愿望?!?
“新房貸”應者寥寥 子債父還已成慣例
記者在已經作為“接力式貸款”試點的廣東深圳和房地產“新寵”廣西南寧等地對“接力式房貸”進行采訪時發(fā)現(xiàn),大部分有意購房者對“新房貸”措施不太“感冒”。他們表示,即使沒有“接力式貸款”,借用父母的錢買房,或者父母借用子女的錢供樓早就是慣例。
記者在南寧街頭做的80多份問卷調查表明,20歲-35歲年輕人中,90%以上的新購房者采取兩代人共同購買房屋的方式。即使是35歲-45歲收入相對穩(wěn)定的人群中,也有近一半以上的人向父母、朋友借款買房。100%的接受調查者認為:房屋價格太高是自己無法獨立完成購房責任的首要原因。而大部分購房者認為:即使南寧成為“接力式貸款”的試點城市,也不會選擇這種貸款方式。
31歲的公務員梁玉表示:“既然能夠向父母借錢,為什么還要經過銀行的手續(xù)。父母年紀大了,還要欠外債,怎么說我心里都過意不去?!?
廣西民族大學學者鄭維寬分析認為,房價高企是造成父母輩為子女購房拿出自己畢生積蓄的主要原因,銀行的房貸政策措施,無法從根源上破解高房價,因此,起到的吸引力也就相對有限。
“房貸游戲”助推房價虛高 “聯(lián)盟”背后隱藏金融風險
目前市場上有越來越多的房貸種類推出,但很多消費者卻對形式多樣的房貸“看多贊少”。近日,曾在美國多家房地產公司任職、現(xiàn)廣東某房地產公司副總裁張寧紀明確表示:“銀行與房地產商之間的‘合流’,是房價虛高的助推器?!?
張寧紀曾獲得美國維斯康辛州立大學碩士學位,他對中美房地產市場發(fā)展有深刻了解。他告訴記者,即使在美國,政府在政策上也不鼓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住房,尤其是在交通擁擠的大城市里。政府對購買大面積高檔房產的個人和公司征收高額稅收,然后再通過公共開支的形式補貼到收入較低的“低收入階層”。
業(yè)內人士分析,國內房價虛高的根源,過去是地方政府為謀求可支配財政收入與開發(fā)商聯(lián)手搞拆遷,抬升房價。去年中央出臺新的征地拆遷補償后,這一問題得到遏制。但目前必須重視的問題是:“銀行很可能為了吸納更多儲蓄存款,與開發(fā)商進行聯(lián)盟,開發(fā)商在為資金周轉發(fā)愁的時候,銀行連續(xù)推出多種形式、時間期限更長的貸款方式,表面上是滿足購房者需求,實際上迎合了開發(fā)商的資金需求。”
張寧紀認為,即使在發(fā)達國家也不鼓勵全民購房,政府為防止開發(fā)商與銀行形成實際上的“聯(lián)盟”,對國家金融造成風險,更多地采取理性方式引導國民正確消費。“但很明顯,我國仍然缺少這方面積極有效的措施。一旦房貸風險過高,購房者很可能成為最大的受害者?!?/P>